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共识
我们来自金砖国家的高等院校,相聚中国北京,召开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共同探讨金砖国家大学的创新、变革与共同责任。在此,我们本着平等、自主、互利、协作的原则,达成以下共识:
我们,本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在尊重各自社会所具有的多样性的前提下,强调全球化时代我们之间的互补性,决心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立志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金砖国家的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提升金砖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我们,共同搭建协同攻关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努力提升全球知识创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并增强金砖国家在全球智力竞争中的影响力。
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共同关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凝聚共识,夯实金砖国家未来友谊与合作的基础。我们,倡导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推动金砖国家选择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战略。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致同意成立金砖国家大学联盟。2015年10月18日
“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藩篱,然后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使得人与人能够更为和谐,世界更为美好,这是金砖五国未来努力的方向。”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上,印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卡玛尔·希尔教授的话语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10月18日上午,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顺利闭幕。亓玉光摄
金砖五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型经济体,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构建社会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当前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密集型产业,都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都把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教育部愿意与金砖国家教育界同行协助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发展金砖国家更紧密、更团结、更牢固的伙伴关系。金砖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各国大学也应坚持开放包容,开展办学经验交流和学习借鉴,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框架,争取取得更多的成果。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大学的历史责任寻求谱写金砖国家团结协作,探讨金砖国家教育的“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愈发成为全球化视野下的一项重要议题。
该有怎样的承担,合作?
袁贵仁就加强金砖国家大学合作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开展金砖国家大学间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组织实施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阶段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还将为深化金砖国家伙伴关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加强研究合作,集体开展双边或多边科研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联合开展科学创新研究,不断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建立双边或多边的研究智库,就金砖国家合作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探讨联合开发金砖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金砖国家大学质量保障机构和资质认证机构共同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社会服务联合影响力。
“大学作为文化创造的思想库,科技创新的发源地,社会变革的引领者,必将为各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必将在时代进程中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提出大学的责任担当。
当然,共同分享学校治理变革的经验,协同解决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探索金砖国家大学变革中的新思想,同样在教育学者们的视野之中。印度南亚大学校长卡维塔·沙尔玛教授认为,大学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念,这些软性的部分应该成为大学固有的文化机制。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大学应该是一个更开放的系统,对大学的评估本身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维克多·阔克沙罗夫教授呼吁大学不要过度关注排名,更应将重心放在培养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
南非开普敦大学校长马克思·普利斯教授指出,大学的特殊责任在于创造条件让社会前进,这需要大学有冒险精神、有自主性。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校长卡洛斯·亚利山德烈·内托教授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能够让老师和学生具有更多的精力、更开阔的视野,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
既然是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那么,金砖国家大学未来的合作从哪里入手?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表示,金砖国家大学未来的合作内容应着重考虑:以创新驱动合作,着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现实重大课题;优化合作机制,通过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共同建立前沿科学研究平台和中外研究平台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认为:合作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合作,需要校长之间加强交流,需要促进学者间的交流且需要更为重视几国语言的学习。
世界比较教育协会联合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英杰指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必须参与到这样一个趋势里,同时要秉持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应成为我们大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大学需要合作,同时也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金砖国家要继续合作。我们的大学有机会,也有义务去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从探讨到共识
形成北京共识,一致同意成立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就是最好的明证。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刘川生宣读《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共识》,宣布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成立。
“我们立志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金砖国家的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提升金砖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我们,共同搭建协同攻关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努力提升全球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并增强金砖国家在全球智力竞争中的影响力。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共同关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凝聚共识,夯实金砖国家未来友谊与合作的基础。”
从交流到期待,从探讨到共识。正如董奇指出:第一,在金砖国家大学校长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愿景,这决定我们不仅能走到一起,而且还走得很远。第二,金砖国家大学校长们都愿意承担对国家的发展,对金砖国家共同的发展,对金砖国家和全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同发展,都愿意承担我们金砖国家大学各自的以及共同的责任,这是我们继续能够把工作做好的前提。
挑战依然存在。“金砖国家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究竟要效仿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还是根据本国的情况走出一条大学发展的创新之路,大家的共识是有必要就大学新的发展模式开展一些联合的科研项目,使高校的体制能够有更多的创新。”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尼克雷·菲利诺夫·车尔尼舍夫教授指出。
“如果金砖国家大学发展都是被现在以西方为主设计的、只反映了大学有限目标的一些评价标准牵着鼻子走,都为了追求这样一个评价,任何一个金砖国家的大学在发展方向上,我认为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就会脱离本国老百姓支持我们办大学的初衷。我不是说那些评价一点不重要,但它只反映了各个国家所作贡献、工作的一部分。”董奇校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