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现了新动力,学界和政策部门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近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办的“迈向新常态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新经济与培育新动能”科学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行政学院陈立副院长出席会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于合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鹏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发展新经济和培育新动能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政策建议。
坚持改革方向与区域发展战略
“首先,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出发,阐述了当前改革需要继续推动的措施。他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市场提供好的政策、制度、体制,从而增强市场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其次是创新驱动。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市场积极性,通过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两个毫不动摇”释放市场活力。再次是简政放权。人民群众、企业家对政府简政放权抱有较大期待,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好的市场经济氛围,对于企业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是建立创新、改革、发展的激励机制。
针对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张占斌提出五点建议:第一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等;第二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产业提升;第三要抢占新型产业、新型业态的制高点;第四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第五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生活型服务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于合军从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阐述了新经济与新动能的关系。他谈到,当前我国出现了区域经济增长分化的基本态势,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是相对于动态的概念。究其原因有三点:其一,区域经济分化是要素资源差异长期积累的反映;其二,区域经济分化是当前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步伐加快的结果;其三,区域分化是行业分化、企业分化的综合体现。他提出,应培育区域发展战略空间新优势,总体思路在于: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格局,达到协调、协同、共同发展的目标,以构建统一大市场、提高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政策导向。
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互联网+制造业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小君在发言中以世界经济新常态为出发点指出,过去30年的大稳定增长周期已经结束,现在已经进入长期结构调整期。以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启动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新经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互联网+制造业。她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能创造更多的分享价值。
腾讯副总裁马斌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从工作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互联网+”如何催生新经济。他认为,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旧的空间秩序格局,提升了生产力,导致生产关系和生产效率产生新的变化。微博、微信这样的产品,将全世界完全连接上,致使世界格局因信息快速流动而产生新的变化。高效率的企业、产品,已经快速向上聚合,导致低层的企业、产品无法适应变化的格局。所以,马斌认为不管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必然会进行空间和秩序的重构。他指出,互联网时代就是连接,连接便会产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就催生了互联网经济。这种经济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并反作用于现实社会,让现实社会更高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认为先进制造业和品质革命的关键在于范式的变革,品质革命的根本目标在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品质革命应从技术、制度、文化这三个层面入手:技术上,互联网+制造业应成为品质革命的独特优势和突破口;制度上,建设制度的根本取向是市场机制;文化上,要发扬工匠文化。
配套财税改革与自贸区建设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检验部教授冯俏彬从财税治理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新经济的财税治理创新方式。她认为,狭义新经济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新经济的“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要素,即信息(或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二是新基础设施,即互联网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三是新主导权,即商业活动的主导权从生产商、流通商向消费者转化。她指出,新经济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经济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机遇;新经济是走出当前经济下行的“解药”;新经济有利于化解既有利益的复杂纠葛;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体现。但新经济与旧制度陷入两难困境,为此她提出从“管理”到“治理”,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马小芳认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是新经济的重要方面。她详细阐述了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的相关情况:中澳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首次与经济总量较大的主要发达经济体达成的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自贸协定;两国经济高度互补,澳大利亚为全球重要农产品和能矿产品出口国,我国主要投资目的地;有助于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辐射我国“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倡议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