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阅读
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正文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发布日期:2016-12-05    点击:[] 次

政治哲学致力于从哲学层面把握社会政治问题,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部门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本原理,发掘我国传统政治治理思想的哲学精华,吸收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在此基础上,积极回应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社会深刻转型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为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智力支持,为促进我国宏观政治理论研究与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社会治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重要论述,是他们为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尤其是共产主义社会治理提出的科学构想。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坚持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转型,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凸显,人们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发挥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说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主要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展开,致力于为统治者巩固政权提供理论依据,那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则要关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问题,为促进“协同共治”出谋划策。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以来,我国政治哲学界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内容涉及社会治理的内涵与本质,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异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边界在哪里,社会组织可以承担哪些社会治理职能、如何提高履行相关职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公民个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和渠道有哪些、如何保障这些路径和渠道畅通有序,等等。这些问题的破题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社会治理思想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中国特色。

  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是政治哲学研究中一个古老而长青的命题。记载我国先秦儒家思想的古代典籍《礼记》,就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主张由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不公正局面。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公正的水平也将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为促进社会公正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同时,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研究和促进社会公正,不能脱离这一最大的现实国情,应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社会深刻转型过程中,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拉大的趋势,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些重要论断不但明确了现阶段促进我国社会公正的目标和路径,而且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政治哲学研究者围绕这些重要论断,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入探讨效率与公平、程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辩证关系。如何在再分配中更加体现公平,如何把握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内涵、特质与实现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社会公正理论。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在政治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所有政治哲学理论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民主政治发展以精英主义为理论基础,以选举民主为主流研究范式和主要实现途径。同时,在反思其选举民主弊端的过程中,西方政治哲学界也提出了协商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是人民民主。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根据这些重要论述精神,我国政治哲学界重点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与实践价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共性与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构与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建构,将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奠定坚实基础。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办公地址:学院行政办公楼409、425室

电话:0358-3389017           邮编:033001   

电子邮箱:xcb@llu.edu.cn

快速通道
官方媒体
  • 学院官网
  • 宣传部网站
  •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