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阅读
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正文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智慧

发布日期:2016-12-17    点击:[] 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正常的轨道。十八大以后,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在严峻的挑战之下,新一代领导集体顶着巨大的压力,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大业。这次改革是全方位的,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我国未来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战略设计。文章主要就这一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哲学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也指导着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状况,在任何历史时期,人们都不能随心所欲的改造世界,而只能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来改造社会。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依据其具体的国情来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当今世界,中国的国情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经验;另一方面,近代以后的中国却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成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这种古代与现代的极大反差让实现民族独立之后的中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情,这些都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失误,这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及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的国情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是各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现象依然存在,共同富裕的目标还远远未实现;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新的执政形势,小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而腐化堕落;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旧存在,容易改革的基本都已完成,难以改革的部分考验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构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完全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推进改革、党的建设四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显然,“四个全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它有利于指导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联系的、矛盾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第一,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都广泛存在联系,联系是普遍的、绝对的,联系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的观点,对于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三十年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密切联系的,同时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融入世界,加强与其他国家联系的结果。如果中国还把自己封闭起来,显然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中国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与世界联系,现阶段的“四个全面”战略内部也是相互联系的。“四个全面”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是不可割裂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可以提高党和政府在民众中间的公信力,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则为前面三个内容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路径,即必需通过不断的改革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法治社会的建成、实现从严治党的目标,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所以说,“四个全面”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必须从整体上协同推进。

  第二,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都普遍存在着矛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一部处理矛盾的历史。现阶段提出的“四个全面”准确地抓住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如针对我国法治不健全的现状,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做好依法治国工作,就能很好地处理当代中国存在的许多矛盾,这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运用了矛盾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矛盾的观点还要求人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点问题。在“四个全面”战略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这是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一把钥匙,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才能继续破除各种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三,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遵循在曲折中前进的一般规律。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先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文革的惨痛教训提出要结合国情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接着是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根据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我国面临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继而习近平同志根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国情及时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这一战略既是对前面几位领导人思想的发展,也符合我国不断变化的国情,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提供了具体的策略方法。总之,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突出体现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也很好地诠释了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观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少数英雄们创造的,历史发展进步的光荣属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了辉煌的生产力,这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在对人类未来的设想中,马克思主义者也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少数精英人物身上,而是认为人民群众必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百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也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年代,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在建设年代,还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实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脱贫目标。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目标并不是少数精英凭空想像出来的,是在结合我国人民数十年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应当说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构想,也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更主要的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

  共同富裕的理想观

  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在古代社会,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贫富差距迅速缩小,但这是建立在普遍贫穷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也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现实情况而言,这一目标并未实现。所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才适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实施的重大举措。因而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能否实现的关键,其他三个全面在本质上是为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核心目标来服务的。总之,“四个全面”战略所蕴含的共同富裕观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办公地址:学院行政办公楼409、425室

电话:0358-3389017           邮编:033001   

电子邮箱:xcb@llu.edu.cn

快速通道
官方媒体
  • 学院官网
  • 宣传部网站
  •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