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发出了“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的号令。
短短两年,从指出问题到发出号令,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筑造时代文艺高峰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是对党领导下的“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全国文艺大军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 筑就时代文艺高峰的提出,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有昌明的政治保障,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决不能以为这只是一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口号。我们的党有勇气刮骨疗伤,让自己的肌体更健康;我们的国家有能力励精图治,行进在世界强国前列;我们的文艺当然有理由锐意进取,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书法与汉字同生同长,具有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华民族以独有的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出人类惟一让书写成为艺术的形、声、义兼具的汉字;历代文人志士接力完成了中国书法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演化和完善,并创造了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和晋、宋行书的书法艺术高峰。仰望这一座座高峰,我们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往往心生高不可攀的敬畏和望而却步的怯意。在当代书法界,似乎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古代书法,如同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后世不可逾越的绝顶。于是,尽管书法的社团组织、教育机构、传播媒体、展览场馆、交流平台、销售渠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尽管书法的习练者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阶层,与日俱增;尽管书法的活动花样翻新、此起彼伏、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但是,参与其中的人们,一部分是真心喜欢,借书法以修心养性、强身健体;一部分却是附庸风雅、叶公好龙;还有一部分则是追名逐利,希图善笔得富。真正具有创造之想、发展之心、超越之志的书法家,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人对书法是不是艺术、写字叫不叫创作,仍持否定态度。试问,书法若不是艺术,为什么成立书法家协会与其他诸艺术门类一同进入文学艺术界行列?写字若不叫创作,为什么大大小小的美术馆、艺术馆接纳书法作品供人审美?
古代书法,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审美功能是附加值。古人不搞展览,很少大幅巨制,写字多是指腕运动。故古代书法是书斋文化。当代书法实用功能几近于零,审美功能上升到第一位。今人从事书法,主要呈现方式就是展览,或悬挂于居室,或装置在各种公共空间,大幅巨制占多,写字变成了肩肘运动,甚至全身运动。故当代书法被称之为展厅艺术。从书斋文化到展厅艺术,书法的社会功能发生了转变,生存方式发生了转变,其在文化艺术界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
古今书法的这些差异和巨变,为当代书法再造高峰提供了契机。德国汉学家雷德侯曾经说过:“尽管工匠们始终不渝地追求更高程度的标准化,且已达到了模件及其组合单元的完美一致,书法家们却一直都在做着相反的努力。他们有意识地开拓书迹在无意识中显现的种种变化,试探新的形态,寻找新的样式,研究前代大师的发明,补益他们的创造并加以阐释。一代接着一代,无数的实践者建起了日趋复杂的大厦,那正是中国书法伟大的传统。”实用书法以辨识为首要功能,书写者和阅读者追求“更高程度的标准化”是合情合理的。艺术书法以审美为首要功能,创作者和欣赏者总想“试探新的形态,寻求新的样式”,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那么,筑就书法艺术的时代高峰就是当代书坛的最大梦想,也是当代书法家的历史使命。要实现梦想、完成使命,就要努力寻找突破口、切入点和发展空间,一味尾随古人是没有出路的。继承传统,绝不是简单地复古,只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有可能树立新时代高标、筑就新时代高峰。
书法领域还有哪些方面,前贤尚未发现、尚未涉足、尚未做到极致而为后人留有余地?这是我们亟待分析、研究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近几年,我曾先后提出过一些想法,比如:“当代书法尚式”的判断;“字古式新”的创作观;“草书盛世可望由今人创造”的预测;书法进入艺术时代后,“草书由章草、小草、大草、古草构成”的新分类法;“展厅是件大作品”的策展理念;“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作品评判标准;“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的书法家自我要求……所有这些,都是回望中国书法的辉煌历史、置身风云际会的伟大时代而进行的反复思考与实践所得。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盛世里,依靠有识之士的积极探索、奋力开拓,依靠当代书坛的合力创造、同心进取,当代书法艺术,一定会在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的壮阔进程中,矗立起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崭新高峰,与古代一座座高峰遥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