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习教育唤醒了我的红色基因。”在山东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新落成的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刚刚转正的党员姜海夫完成了集中宣誓仪式。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已经参加过红色教育培训、知识竞赛、趣缘党小组讨论、微型党课等多种活动。“学习成为常态,内容也内化于心了。”他感慨道。
今年以来,山东威海市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积极引导全市10931个基层党支部、22.59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将“两学一做”融入生活中,运用在工作上,体现在细节里。
“让党员随时随地学”
秋夜微凉,环翠区鲸园街道古北社区党员活动室内灯火通明,党员正在围绕“发挥带头作用,争做合格党员”开展热烈讨论。由于社区约1/3的在册党员白天要上班,社区党总支发起了“围炉夜话”行动,每个月至少利用一个晚上为他们补课。“我们还建立了QQ群、微信公众号,把学习教育搬到了线上,让社区党员随时随地学。”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花介绍道。
为确保学习实效,威海市把握“经常性教育”这一基本定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统一活动日”“固定学习日”等制度,以支部为基本单位,积极推进学习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同时,威海市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特点,精准施策。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支部委员、党员中心户与其“结对子”,进行帮学;针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上门送学”;对经常到子女身边生活的“候鸟型”老年党员,进行面对面谈话,关心其身体、生活状况,督促其参加学习活动……确保每个党员都受到教育、有所提高。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和街道田东社区的老党员张云昌,春节后一直住在儿子家中,“党组织给俺送来了学习材料,心里很感动,现在每天都在看。”目前,已近80岁的他正在准备微党课。
“亮身份,亮职责”,服务群众更自觉
“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办事效率也高了很多!”初秀玲是文登区的一位税务师,经常到区地税分局开发区中心税务所报税。最近,她发现,不少窗口都摆上了“共产党员示范窗口”的标识牌,办事员还戴上了党徽。
为促进党员知行合一,威海市大力开展以共产党员户挂牌、窗口单位党员示范岗挂牌、党员佩戴党徽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通过“亮身份、亮职责”,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提醒他们自觉维护党员的先锋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接受监督。
“两学一做”根在为民服务。威海市将做合格党员与推进服务为民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引领作用。
“村里的56名党员不论年龄、经济状况如何,为群众服务的劲头都更大了!”乳山市乳山寨镇人石村党支部书记高庆宝告诉记者,该村淡水资源短缺,尤其是今年入夏以来,村里的自来水只能勉强2天供应一次。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支部组织全村党员义务为群众送水2个多月,平均每人每天送十来趟。在党员的感染下,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送水队伍,党员和群众携手画出了最美的同心圆。
量化考核,“干好干坏不一样”
对准党员证背后的二维码,签到和签退时用手机轻轻一扫,学习时间就自动上传到了党建管理服务平台。每次组织集体学习时,荣成市寻山街道赵家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李红霞都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平台每月汇总学习时间,对没完成学习任务的党员,会自动标成红色,由上级党组织统一补课。连续被标为红色的党员,将纳入不合格党员处置范围。”李红霞说。
这是威海市创新方式,将考核抓在日常的一个生动片段。“两学一做”开展以来,威海市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
翻开红彤彤的党员先锋指数卡,各项活动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为社区捐赠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2分;因生病缺席支部学习讨论,扣2分……威海市结合实际,构建先锋指数评价体系,以积分形式,对党员学习教育、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量化。
威海市还通过常态化的督导督查机制,让党支部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要求每个支部建立问题整改、难题突破、重点工作三本台账,每项工作都必须清楚记录;采取季度通报、随机抽查、年度检查等方式跟踪问效,并将结果作为支部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督促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党内学习教育,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