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之相适应,我国正在不断增强包括文化实力、制度实力在内的软实力,努力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文化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我们的文化能不能对各国人民产生吸引力,制度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我们能不能创造出独特的文明形态,贡献可以被其他国家吸收借鉴的经验。从法治角度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和制度实力的重要环节。
中华法治文明在历史上曾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在唐代达到一个高峰。唐律影响了东南亚国家,在这一地区形成了相近的法律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包括实现中华法治文明繁荣发展。这就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借鉴人类制度文明优秀成果,又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法治实践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同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文明,应把依法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立法和法律实施与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文明,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法治实践基础上的法治理论创新,深刻回答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内在要求、基本原则、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依法治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形成系统认识。这表明,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相适应,总结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高级形态的法治,实现这种法治的过程,就是我国文化实力和制度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强国的过程,也是中华法治文明不断为人类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过程。